找到相关内容262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于东方文化的影响──海峡两岸佛教学术研讨会议主题演说

    能表明完全佛教精神者,即第二时。”[4] 到了第八世纪以后的晚期大乘,为迎合印度教的冲击而不得不接受了许多外教的东西,因而形成了左道密教,此在藏地也可以传持,在汉文化中则不容易生存了。印度密教依靠...五次结集的事情发生了。不过虽无结集名与结集事,确有另一种形态的方式出现,早期的结集是以集体的会议,完成共同的成果,大乘佛教时代,乃由若干大师们,以个人的智慧重新总理三乘的体系,例如印度的龙树及提婆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847159.html
  • 离散与集约——两种思维方式、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

    离散与集约——两种思维方式、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  青 平  内容提要:  本文认为,以中国禅宗所代表的佛教思想与印度传统的佛教思想,两者间差别,亦体现出思维方式的区大差别。早期印度佛教佛教与...早期印度佛教与大乘唯识宗思想--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。  其突出处体现在,早期印度佛教与大乘唯识宗思想十分注重名相的剖析,在其理论构架中,有十分庞大的名相体系,而禅宗思想却几乎不怎幺注重那些名相。...

    青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8.html
  • 访厚观院长谈印顺导师与人间佛教

    的态度,……这些或许对个人事业成功了,但是佛法的纯正化、现代化,不一定有前途,反而引起印度佛教末后一著(佛教为神教侵蚀而消灭)的隐忧。”(《契理契机人间佛教》...  答:导师《印度佛教》〈自序〉曾提到,菩萨真精神可学处有三:忘己为人、尽其在我、任重致远。1、“忘己为人”是说虽然声闻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等三乘都是共入无余涅槃,同样得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851766.html
  • 台湾佛教思想史上的后印顺时代

    入途径。他的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、《印度佛教》、《初期大乘佛教起源与开展》等书即其中代表性作品。   (二)在信仰方面,他为佛教徒揭示正常道与方便道的差异。并多方面凸显正常道不可或缺的特质(如:...不能依判准一致的原则用于本系。……依此预设所论断的印度佛教灭亡因……是一种预设立论下的偏见。」而且,作者也否定了印老对净土信仰的看法 [8]。   刊登这篇文章的《谛观》81期,在第一页有「恭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854727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与香港佛教

    《以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的研究》,跟著步入印度大乘时期,有《初期大乘佛教起源与开展》,继后更有初期佛教的下列作品《中观今论》及《空探究》作为补充,其后更研究中期佛教《唯识学深源》。最后则是“如来藏”,以导师著作《如来藏研究》为依据,加以《印度佛教》及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两部有关佛教史作为辅导。如此丰盛的著作甚为难能可贵。若能如此循序渐进,则受学者便能入佛法堂奥了。   至于导师两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3655908.html
  • 介绍阿含解脱道

    就是,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还有一本是《印度佛教》,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比较深,他把整个佛法的流变,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些过程,他都有介绍,希望大家能够加以,深入去探讨,好 今天我们有因缘...阿含经》绝对不是一般人,所流传的小乘经、小乘教,绝对不是这样,在《阿含经》里面,也绝对没有大乘、小乘分,那是后来的分野,我们可以简单的跟大家讲,《阿含经》是所有南北传,佛教,包括所有大乘佛教经典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257064.html
  • 关于《楞严经》的几个问题

    周遍法界的如来藏性,也就是真常心;万法唯心,破六根妄识,直显常住真心,这就是《楞严经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。  《楞严经》所表述的这种真常心论,或如来藏说是公元三世纪时兴起于印度的一种大乘佛教的理论。...著名,这正如我国近代名僧印顺在所著《印度佛教》一书中所讲:  “于‘真常唯心’中,《楞伽经》颇有特色。举内外、大小、行果、真妄、种现、 见相等, 而为宏传结构,曾不见有真心论而过此者。”  “真常...

    李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2057237.html
  • 佛徒的重经重论观

    认识而欲以文字表达时,即老老实实的以经律的体裁把他组织起来而流行于世。印度佛教说:「大众部学者,以体悟,论理所得者,或依傍古说,或遮拾遗闻,或融摄世学,大抵编集为经律体裁以行世」。从他们的作品,以...佛法,在二三百年间,有一二十甚至五百个小集团出现。每一集团的分裂,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,而我这里说的重经重论的不同,也是佛教学派分裂的原因之一。  大体言;激进派的大众系中,重论者多,重经者少,而经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957503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现代生命关怀

    。   [7] 太虚大师:《佛学宗旨与目的》,《太虚大师全书》第35册,第10编,页53。   [8] 太虚大师:《再议(印度佛教)》,《太虚大师全书》第16编,页68。   [9] 佛光...应有之义。佛教的生命关怀从一切生命体到森林植物,再到一切山山水水、一石一木,包括那些无生命的自然界,都在保护列。   人间佛教的生命关怀思想建立在佛教的生死观基础之上。佛教认为,天地万物从众因缘而...

    梁巧英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559589.html
  • 瑜伽行派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

    台北:法尔出版社。 2002 《印度佛教史》,庄昆木译,台北:商周初版社。 伍启铭 2003 《校译与研究》,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。 汝佛 1987.b 《西藏佛教史论集》,台北:文殊...1937.b 《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》,《太虚大师全书》第7册,台北: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。 释印顺 1943 《印度佛教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(1992年三版)。 1944 《唯识学探源》,...

    刘慧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359879.html